第975章盛世的曙光看到了
此时魏国参军的热情非常高,参军入伍也成了普通百姓改变命运的最佳方式,功名马上取,这个政策让魏国进入了良性发展时期。不可否认,魏国的军人收入是不错的。军人不仅军功赏赐的土地,同时也有军饷,虽然普通的士兵只有六百钱每月,不过这六百钱却可以买一石米粮,足够一家五口人一月吃用。那么地里的产出,就是积蓄。
古代农民的生活困苦,主要原因不是国家收税所致,而是因为下面基层小吏贪污所致,哪怕是历史上已经财政破产的明朝末年,崇祯皇帝加派辽饷,平叛饷,事实上朝廷的夏秋两税加在一起也不足三成。但是经过下面士绅和小吏层层克扣,百姓的负担就重了,几乎八成以上要交给国家,百姓不破产才怪。
冉明把小吏聘为国家公务员,发放俸禄,再对小吏施以严法管制,大大减少了基层贪污,这样百姓的负担非常轻,也快速恢复了元气。衣食不愁,住的问题就被百姓提上日程。大量新房拔地而起。
“军爷,鄠县到了!”
一辆马车下来一名胳膊上打着吊带,拄着拐杖的士兵。这个士兵张平安,是始平郡郡军的一名新军士兵,或许是运气比较倒霉,在对成都的试探性进攻时,张平安所在伍被一颗石弹砸中,一伍五人其中两人直接阵亡,张平安不幸中的大幸,被石弹碰到了左腿小腿,整个下腿以下,都成一团烂肉。哪怕用后世的医疗技术,也没有复原的可能了。偏偏守军的强弩又射中了右臂,按说像张平安这样的伤,在古代也没有活下来的可能。可是随着魏国医疗技术的进步,特别是中医外科技术的发展,张平安虽然截肢了,但是却活了下来。
这次冉明明着是封赏有功将士,实则减少成都附近的镇西军将士,张平安就被打发回家了。张平安心里其实非常忐忑,自己是家中的长子,虽然下面还有三个弟弟,可是自己才是家中的劳力,父亲年纪大了,地里的活也渐渐干不动了,自己又没有立功,这以后一家子该怎么活啊。
张平安忐忑的下了马车,冲马夫道:“刘叔,这一路多谢照顾了,这里还有点钱,您也别嫌少!”
马夫刘叔道:“张大郎,你这冷娃,不是让叔犯错误吗?这是皇帝爷爷他老人家的恩旨,我要是收你的钱,别说是我,就连俺们掌柜的也吃不到好。”
辞别刘叔,张平安一瘸一拐的向家里走去。他虽然是鄠县人,事实上却不是城里人,而是鄠县南余下镇人。距离县城十多里,如果是平时他可以两刻钟跑回家,可是现在,恐怕要走上半天。
然而,就当张平安顺着官道向余下镇慢慢走去时,突然听到后面传来一阵咯咯吱吱的声音,张平安扭头一看,发现是一辆两轮牛车。一个看上去像大户人家的童子坐以牛车上,身边还有一个丫鬟。
这名十来岁的童子看了看张平安,突然用稚嫩的声音道:“张伯停车。”
童子突然跳下牛车,吓得丫鬟和车夫一阵惊呼。童子盯着张平安道:“足下是我大魏虎贲?”
张平安从胡思乱想中回过神来,一下子挺起胸膛道:“然也!”
“陛下有言,但见大魏功勋虎贲,必须以礼待之,不敬者论罪!”说着童子道似模似样的冲张平安作辑,这让张平安异常惶恐。
童子又问道:“你这是欲归家?”
张平安道:“是!”
“家是哪里的?”
“余下镇张家堡!”
“张伯,咱们要路过张家堡吗?”童子向张伯问道:“如果顺路,咱们就带陛下的虎贲一程!”
张伯道:“也算顺路,咱们要经过余下镇,只是张家堡在余下镇东南三里,那段路咱们倒是不走!”
“哦!”童子道:“那就送这位军爷一程,反应距离天黑尚早!”
张伯在童子的命令下,只好扶着张平安上了牛车。童子与张平安一路谈论着战场上的事情,军队是一个大熔炉,虽然张平安只是一个小卒,可是经过一年多的军队生活,也变得健谈起来,跟这个童子讲着谢艾智取摩天岭,大战涪关的故事,这里的故事有真有假,大部分都是张平安道听途说来的,他只经历真正的一场战斗,而且还落下一身残疾。
但是童子年龄小,正处于青春期,听着这些军队里的故事,让童子感觉异常好奇。大半个时辰后,终于来到了张家堡。
近乡情怯,张平安不知道怎么面对家中父母和兄弟。然而张平安却发现自己的家大变样了。原来自己的家是五间土坯茅草屋,现在土坯房却不见了,而是变成了七间青砖红瓦房,外带四间厢房。
看到这一幕,张平安怒了,这是谁强占了自己家的宅子?张平安也算是经历过生死的人,虽然因伤退役了,但是却把他用的那把横刀留给了他。他急忙向这个新院落走去,今天不给他一个说法,真要血流五步。
“碰碰”张平安大力的敲门,不一会儿,门打开了,里面露出一个脑袋:“谁啊!”
“大哥!原来是你回来了!”
张平安道:“三弟,这里是谁的家?”
“当然是咱们家了?”
“咱们家,怎么可能啊,咱家哪有钱修这么好的房子?”
“咱们家原来当然是没有钱啊,可是你参军后咱们地就有钱了。据说三个月前你立功了,县里的大老爷给咱们家里送来了二十万钱。咱爹娘一合计,反正大哥你也到了要成亲的年纪,就咱们家这破房子,恐怕没有人愿意嫁给你。这不,爹用你的钱盖了这么一座院子!”
原来按照古制,军队以斩首计功,可是事实上在战争中,很多士兵都会来不计建功,就因为伤亡而退出了战斗。像张平安这种情况,原本是没有功劳的。只有一份伤残抚恤,这份抚恤金,其实也非常少。冉明作为一个后世之人,特别是接触过解放军制度的人,他就更改了制度。即使没有战功,但是因伤残疾或阵亡,按功计酬。
像张平安这种情况,家里可享受二十年半税的优惠政策,同时一次性奖励二十万钱。虽然这样会增加国家财政收入,但是却可以得到将士的忠诚和拥护。
冉明对海外展开殖民,通过强取豪夺,弄回来大量的金银铜钱,这些放在国库里不用,只是一堆没有用处的贵重金属,毫无价值。可是通过国家手段花出处之后,才能有效的流通,才能繁荣市场经济,增加经济总量。冉明把钱赏赐给有功将士,这些有功将士肯定会花出去,像张平安建了这么一套房子,其中那些烧砖瓦的商人、工匠以及盖房子的泥水工匠,因而获得利益,同时国家又通过这一系列的商业流通,又获得了税收。
在古人眼中,天下财富有限的,国家朝廷占得多了,百姓就拿得少了。事实上学过经济学的人都知道,其实根本就不是那么回事。财富是创造出来的,创造越多,国家财政收入才会越多,经济越萎缩,财政收入也越少。
张平安伤残归家,引得张家堡的轰动,从而激发了更多青壮从军的热情。事实上魏国像张平安这样的军人还有很多,张平安不过是一个缩影。
除了关中子弟因伤残回家,更多的将士则是继续向东,去邺城,参加冉明为他们举行的颁奖典礼。
这些将士原来大部分都没有出过自己的县城,现在他们跟着物流大军一路前进,看到了魏国繁荣,也看到了魏国展露的那种喜人的变化。
此时魏国的路宽了,路也平了,交通更加便利,同时,大量水利设施也开始修建,此时的魏国简直就像一个庞大的工地,从南以北,从西到东,几乎都是建设,建设水利工程,建设国家公路,国家创造了大量的就业机会,百姓得已赚钱,百姓赚了钱以后就可以改善自身生活,这一切都朝着良好的方向发展着。
大量低矮的房子都推到了,大量崭新的房屋拔地而起。大量纺织品进入了寻常百姓家庭,原来百姓日子非常苦,一件衣服通常都是新三年,旧三年,缝缝补补又三年,可是现在百姓手里有钱了,也舍得给自己的妻儿老小增加一些新衣服,手里有钱了,也舍得给自己的婆娘买点胭脂水粉,哪怕只是最廉价的。
同时改变的还有百姓的体质,中国汉族是一个农耕民族,但是在生产力低下的古代,粮食产出有限,加上朝廷税收很重,百姓的口粮非常少,吃得差。按照晋书食货志记载,在南北朝时期东晋粮食有均拥有量仅为二百八十九斤。
那个时候可没有什么副食品,而且因为肚子里没有油水,百姓的食量非常大,一顿饭能吃一斤粮食那都是小儿科,别说是壮年男子,哪怕妇女也都非常能吃。光吃碳水化合物也没有什么营养,汉人整体身体素质非常差,在冷兵器时代自然比不上吃肉类蛋白质的游牧民族。
特别是辫子朝,我堂堂华夏儿女居然饿成了东亚病夫,这其实并不是侮辱,而是事实上的写照,百姓常年吃不饱,营养匮乏,体质自然差。冉明大规模开发海洋渔业,从海洋中获取食物,哪怕鱼类再怎么没有牛羊肉可口,但是那也是蛋白质,而不是碳水化合物。
在不知不觉中,魏国的百姓,特别是新生代的少年儿童,个子长高了,几乎大部分十二三岁的少年,都有他们的父亲高了。
食物足够了,皮肤也变得有光泽起来。同时,整个民族的自信心被冉明冉闵父子培养起来了,绝对不再是那种望而逃,百余胡骑可破汉万军的时代已经过去了。
在冷兵器时代,军队的战斗力和士兵的身体素质有着直接的关系,这可不像后世轻轻一按发射按钮,导弹就可以杀敌万里之外。也不像后世一个儿童也可以用枪轻松击杀一名壮汉。在这个时代,主流武器仍是刀、枪、斧、戟、戈、矛等等。
如今魏国陌刀军主力战兵只有三万人,不是魏国没有那么多精良的甲胄,而是因为陌刀军的重铠甲平均需要五十斤,加上陌刀,和其他辅佐装备,足足近百斤。普通人穿上这种重甲,根本走不了几步路,更别说参加战斗力了。
魏国百姓的生活水平高了,放眼望去,几乎看不到菜色。到处都是健康的人群。尽管此时魏国不像北宋时期,普通百姓都能穿起丝绸,但是却可以保证绝大多数人有衣可穿,有饭可食。现在魏国人力短缺的问题越来越突出,各地各式的工厂需要工人,大量荒芜的田地,需要农民开垦,军队也需要人,几乎各行各业都是缺乏人力。人力资源缺乏,魏国不约而同的把目光首先投入在妇人身上,大量纺织工厂以及轻体力劳动的工作都开始招收女人工作。至于那些工矿以及重体力劳动。
市场经济条件下,只要是有需求的,那都会形成产业。越来越多的南洋土著被贩卖到魏国,从事重体力劳动,南洋土著懒散,那没有关系,皮鞭和钢刀会教会他们,让他们变得更加勤快。随着大量魏国汉人深入南洋,并且挑起了土著部落的战争,好处就是多了一个过时装备的销售渠道,并且可以时不时捞到一批还算不错的土著战俘。这些人用来干精密的工程可能有些问题,不过在内充当劳工还是不错的选择。
在魏国南洋四镇,土著已经完全取得汉人辅兵,承担所有物资运输、后勤搬运以及营房、工事建筑等工作。
不过,在魏国内部这种情况还没有出现。特别是冉明发动南征战役以来,人力缺乏的情况越来越突出,魏国为了增加汉人人口数量,已经出台了新的人口生育政策。每一个妇人生育三个孩子,官府将会给其发放一头牛的补偿。如果是生育四个孩子,在免费获得一头牛的情况下,再获得一套新式耕犁或马车。五个孩子以上的家庭,则享受政府返税补贴,并且所有孩子都可以获得义务教育。
魏国的义务教育,不是和后世的九年义务教育一样,而是采取小学全免,县学以上则需要自费。通过五年小学教育,新生代的魏国儿童,可以基本上完成脱盲,至少可以识字,会简单的算术,在日常生活中可以有效的利用起来。
所以,这一切一切的改变,让进入关中的功勋将士变得激动起来。读书上学,这是一个良性的可以改变命运的方式,在古代读书识字这是士族的特权,特别是看到街道上排成整齐的队伍上下学的孩子们,这些孩子们都穿着朝廷免费发放的学生服,虽然质量并不算好,只是最普通的细麻布,他们瞬间明白了自己的付出有多么值得。
在魏国学生放学时的队伍,任何人不得冲撞。过马路上的时候,所有的车辆和行人必须让学生队伍先行。
“你们听说了吗?但凡我魏军军中立过三等功以上的将士子女,可优先保送一个子女免费上县学,将来可以参加科举,只要及第,就能当官!”
“当然听说了啊!”一个满脸疤痕的士兵道:“老子拼死拼活,终于拿到了一个三等功,将来说不定俺儿子还能当官呢!”
“就你,只怕你祖坟上没有冒烟!”
“你家祖坟才没有冒烟呢!”那个疤痕士兵道:“俺儿子刚刚上了半年学,都写自己的名字了,这是上个月俺混家寄来的信,这是俺儿子自己写的名字,你看看写得怎么样?”说着这名士兵还从怀里掏出一张皱巴巴的纸,上面用毛笔歪七扭八的写着郭大年。说其话,这三个字写得一点也不好,而且郭字还写错了,不过却妨碍这名士兵四处显摆。魏队中识字率非常低,除了那些将门世家的子弟或者讲武堂出身的将领识字以外,普通士兵识字率不足万分之一。
随着魏国的军事正规化管理,采取后世科学物流仓储式管理,这让军队也感觉到了人才紧张,当然军队会采取办夜校,培训班等方式,自己培养人才,只不过这个规模不大而已。
疤痕士兵道:“就算俺儿子将来考不中科举,当不了官,可是进入军中,只要是识字,也当不了撕杀汉,既不用担心受怕,功劳也不会少!”
马车上其他四个士兵露出羡慕之色,他们四个的军功等级不足,没有办法为自己的子女获得免费入县学的机会。虽然也可以自费上县学,可是魏国由于教育师资力量太弱,不得已只能暂缓全面推广县学。
现在的教育方式仍是以精英式教育为主,县学是不完全享受国家财政津贴,教育经费必须自筹。国家财政只是一次性投入校舍、教材以及少量教育资金,为了维持县学运行,除了当地士绅捐款之外,只能向学生收取。偏偏县学学生非常少,大部分郡县内的县学学生都在百名学生之内,更有甚者只有区区数十人。校舍维护、管理、以及教职工的俸禄都需要从这些学生学费中出,这样以来,县学学费非常高,一些县学学费需要每年一两万钱,最高者多达三万多钱,加上学生一年食宿费用,没有五万钱都不够。五万钱相当于普通农民将近七十亩地的收入。
第975章盛世的曙光看到了