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789章人口膨胀带来的问题
第789章
魏国由于长期战乱,人口大量流失,特别是并、幽、冀、朔、雍等州,都有大量的良田荒废看着冉明都心疼。笔神阁 www.bishenge。com
再说没有足够的人口充实边塞,长久也不是什么办法。魏国现在是大规模在边镇屯军,十数万精锐军队陈兵边境,虽然十数万军队听上去不少,可是安北军十数万军队要防守三千多里的边境线,这点人马,根本不够看的。
所以,充实边塞人口,是魏国唯一的办法。想靠自然生育,天知道需要多久,只有具备了庞大的人口基数,才是安定边镇。
“哎呀,你是不知道啊。”
周虎子道:“前几个月倒是四叔公家里的小三、小四偷偷去报名移民,可是族长带着去找到了四叔公,以开除祖籍为要挟,让小三、小四回来,小三、小四不依,四叔公气得半死。族长就带着人将小三和小四带了回来,以不孝忤逆之名,将小三和小四沉塘了,尸体就埋在村东头,连祖坟都没让进。”
有人要问了,地少人多,粮食又不够吃,分出一部分人这不是好事吗?关键是谁不想过好日子,如果都移民走了,人均都是五十亩地,如何体现族长的优越感?就像在后世的帝都,身家千百万根本就不算富,勉强能住上房,可是一旦到了下面二线城市,那就是大土豪。可是只见人们拼命挤进帝都,何人想着外出?就算在帝都内吃咸菜,他们也不会去二线三线城市里吃香的喝辣的。
对于这个乡土的感情,没有人不重视。
至于族长作为统治阶级,利益受益人,自然不管底下人的死活。关键是一个口子,如果开了移民、做工的口子,人心就散了,人们只要出去,自然就会看到外面的世界,族长也不好管理了。其实这和后世辫子朝的闭关锁国政策是一样的。你说辫子朝的皇帝傻吗?傻?事实上谁也没有人比他们聪明。
康熙那个伪君子为何要闭关锁国,就是害怕人们看到外面的世界,看到别人家生活的方式,民只能愚而不能慧。还有火器的发展,在清朝不仅没有发展,还是倒退,直接打上邪恶的标签。因为康熙知道,一旦火器发展起来了,他们满清八旗的骑射就失去了优势。早期的火枪手尽管在射程上与弓箭手并没有明显的优势,甚至优秀射手可以完胜火枪手。但是有一点火枪手的优势特别明显,那就是火枪可以快速量产,一个农民一天可以熟悉火枪,熟练射击。三个月可以训练成优秀火枪手。可是一个弓箭手,至于需要三年。加上汉人庞大的人口基数,康熙如果是汉人绝对不会压制火器的发展,可是他是满人,自然为他们的民族考虑。
同样的,周氏族长考虑的不是整个周氏族人的利益,而是他和一些族老的利益,至于族人的死活,他们是不会关心的。
听到周虎子的话,冉明开始反思起来。像周庄这样的小村子整个魏国不知道有多少,愿意带着自己的族人,过上好日子的族长,不是没有,而是太少了。如何改变这种情况?
冉明不是没有想到,而是知道任重道远。造成周庄这种情况的原因其实不是偶然现象,而是因为交通闭塞,加上村民愚昧无知。
想要改变这种情况,首先要改善道路,利用高速公路把所有村镇连通起来,再配合普及文化教育,这样才能达成这样的目标。
圣泉镇冉智冉子异已经得到了消息,杨运买了两艘鲸鱼级海船,这两艘船都是可以装载三万石的大海船。杨运不虚此行,甚至花费了多达五千金,招募到了三百多个熟练的水手、舵手。杨运的组织能力不错,毕竟是当过老大的人,在他的组织下,圣泉镇愿意跟着杨运出海的人也不算少,足足三百多户一千多人。
“主上,怎么舍不得了?”杨运笑道:“夷州虽然是化外之地,不过那里可是山高沟险,乃是最佳藏兵之所,即使百万雄兵藏匿其中,也很难被人发现。尤其是晋国水师基本损失殆尽,对于夷州也是放任不管。只要经营得好了,那里就是帝王之基。”
冉智道:“难道只凭我们这些人吗?恐怕夷州的随便一个土王就能把我们灭了吧?”
“夷州的土王都是一盘散沙。根本不足为虑。”杨运道:“这次出海的有运的三百旧部,运还买到了五十副铁甲,一百具弩,三百柄钢刀,备箭三万只,一百张盾,这些装备足够让运把这些旧部武装起来。运的旧部如果对阵大魏精锐自然必败无疑,可是对付那些土著,绝对可以一挡十。”
冉明其实看不上夷州,对于出海的热情也不是很高。不过他也知道,这是最好的办法。
杨运不同,杨运本来就是土匪,做的就是无本买卖,像当海盗这种事,对于杨运来说,简直就是轻车熟路。
“夷州的地理位置太好了,是魏国商旅的必经之路,守着这条航线,碰到实力大的船队,我们就放过他们,如果势力弱小的,那就吃掉他们。只要能在夷州占稳脚跟,就可以依靠劫掠的财货,将商业触角深入到临海郡各县,财可通天,到时候在金钱的攻势下,临海郡各士绅豪强必能为主上所用。”
听到这里,冉智内心里一动激动。“或许这还真是一个办法。”原本冉智担忧的是,自己就算占领夷州,可是人口太少,难道指望那些土著?可是如果能暗连临海各郡县,那情况就不一样了,他完全可以利用钱财收买人心,利用江东子弟成就他的霸业。
事实上江东并非都是弱兵,戚家军的主力可是江西人。还是历史上大大有名的湘军。还有历史上占据着冷兵器时代主要地位的丹阳劲卒,这可以公认的强兵。特别是汉朝李陵,率领五千丹阳兵进攻匈奴,最终承受匈奴举国之兵的围攻,仍没有全军覆没,还有四百余人撤到了关内。从项羽,到三国晋初,丹阳劲卒可是千军破的终极步兵。
开元三年十月底,冉智、杨运率领鲸鱼级海船两艘,千石船四艘,飞舟一艘,合两千余众自不其出海。
皇帝其实并不是无所不能的,自从始皇帝创造封建制度以来,从制度上,皇权和相权都是制约的。除了满清一朝,把大臣当成奴才,皇帝才真正成了一言九鼎。
尽管这次冉闵看到了地方宗族族长和族老毫无底线的欺压族人,尽管他也看到了地方宗族这种政策的弊端。不过冉闵也没有脑袋一热,直接赤膊上阵,实施改革。
别说冉闵了,就连冉明也有这种担心。封建贵族集团这个政体,向官僚集团转变,其实也不是什么好事。想要鱼儿不吃诱饵,想让猫儿不偷腥?这根本是不可能的。就算是我天朝打着为人民服务的旗号,真正服务人民了吗?还有那些代表?代表民意了吗?每次人代会,都会出现各种奇葩的议案,这就是所谓的代表。
即使西方民主自由制度,也是两极分化。如果没有特权,如果没有优越,如果没有区别对待,谁还去当官?
只要冉闵敢动宗族宗老族长这些统治阶级的奶酪,不可避免,广大人民群众就会造他的反。谁叫自从陈胜吴广那句王候将相宁有种乎。就是中国人血液注入了反抗的基因。哪里有压迫,哪里就有反抗。千万别信“我大清”的所谓盛世,即使所谓的康乾盛世,也不是说真正的天下太平了,只是反抗斗争小了一点而已。清史里给清粉美化的一塌糊涂,仔细翻看地方县志,不难找到清朝反抗税赋的记载。
“我大清”用了很好的一个政治口号,叫永不加赋。或许这就是所谓的仁政,事实上这是人们对于古代税制的不理解。税和赋其实是两套制度,税是收入国库的,而赋则是收入皇帝内库的,这些赋是专门为皇帝和皇室开支而专门收取的。
要想解决周庄这种现象,冉明其实也没有什么好办法。宗族统治黑吗?黑确实黑,可是这却是现实。如果想要改变这种现象,恐怕也只有效仿“我大清”来一个留头不留发,留发不留头,杀得人头滚滚,自然可以强行推行下去。再或者效仿天朝,利用神话的信仰,强行打破这种禁锢的思想。不过,无论哪一种方式,结果都是沉重的。
关键是冉闵有这个狠心吗?别说冉闵,就连冉明也下不去手。任何改革都需要妥协让步,这种几千年的观念,谁也不能想变就能变的。哪怕印度那么逆来顺受的性格,大英帝国给印度推行自由民主,阿三就不干了,平等劣等种姓,怎么可能和高种姓平等,从来没有忤逆过英帝老子的阿三,一下子造了主子的反,成功独立了。
宗族内部同样也是有着严格的等级,父子之间就是一道天然鸿沟,就算老子再坏,你让儿子造老子反,除非皇室这个变态,平民百姓根本没有这个传统。
次日一早,冉闵脸色阴冷,直接上路,继续他的微服私访之旅。这一下,冉闵没有什么好心情,也是走马观花的看了一遍。还好,像周庄这种现象并不太多。因为周庄现象其实也是一种偶然现象,首先是地理位置足够偏僻,而且免除了战火,其次是吸纳了外姓族人较多,再次就是族长思想僵化,没有进取意识。如果是其他宗族,根本不会放弃家族壮大的机会,他们肯定让族人获得更多的官田,去当自耕农,毕竟这种对自己族人残忍的族长并不多见。
人都是自私的,为了国家和人民这样的口号,中二少年肯定会信以为真,但是每一个成熟的政客,都不会把他当成一回事。物竟天择,强者为尊,适者生存,在世界民族之林中,这就是铁的事实。
不以以为自己的族人不敢反族长,逼到一定程度,亲儿照样反老子。那是因为族长还没有到天怒人怨恨的时候,一旦到了这个时候,那就是他灭亡的时刻。
不过这也给冉明敲响了警钟,魏国现在太平,如果冉氏不出昏招,这个太平时代仍会延续下去。那么问题就出来了,这会导致人口膨胀。
第789章人口膨胀带来的问题